- 最新文章
- 時事評論
最新文章
2018/06/06
臺灣地震所帶來的都市問題
作者: 新文化基金會編輯部
因為近年地震所造成的傷害,再次喚起政府及民眾們對於自身安全與居住環境有所的疑慮。雖都市更新之政策行之有年,但往往因都市更新的門檻過高,且利益分配相關問題,導致目前都市更新推動有相當性之困難。
以台灣各縣市中具指標性且人口密度居冠的台北市為例,雖然身為台灣經濟重鎮,且是台灣首善之都,也面臨了都市景觀老舊、人口過度密集、都市防災計畫不建全、街道交通不友善及台灣共同所面臨的人口老化的相關問題。
經統計台北市屋齡超過三十至四十年以上之住宅就有338,983棟,佔台北市住宅百分之三十八點二七,四十至五十年以上也有163,603棟,佔台北市住宅百分之十八點四七,而這些數字意味著台北市老舊住宅有發生不可測的天災,與危及民眾生命安全的不可預測性。
以上問題再次突顯都市更新的必要性,舉例來說:許多年長者所居住的住宅環境並沒有電梯,這對於年長者來說並不友善且不便,更不時因天候因素,導致建築物牆面磁磚熱漲冷縮,磁磚乾縮後掉落砸到行人之問題也層出不窮。
都市更新應被賦予再次提昇更完善且安全之居住環境,這不僅能給予民眾們好的生活品質,也提供足夠的供需市場。但在這之前是否再次省思都市更新條例制度面是否有些許的問題,無論公辦亦或自辦之都市更新不應僅單就提高容積、減免稅捐、等相關獎助而鼓催自辦事業進駐都市更新的行列中。
在都市更新同時我們只關注都市計畫雖有土地使用分區之相關公園綠地規定管制、卻容易忽略台北市境外人口從各地進入台北市工作亦或觀光之相關人口計算,這將會造成廣場腹地平均不足,一旦發生相關重大天災等意外,會造成台北市沒有足夠的避難腹地。這攸關都市防災計畫是否有建全且完善的準備。
許多政策及預防性的規劃不應淪為謀取利益或謀取政治權力的手段,而應從生命安全、生活的本質、友善環境之價值為出發點。而在都市更新中政府所必須扮演的角色為何?終究還是必須回歸政府是否有魄力選擇正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