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18/06/06 「轉型正義」,民主轉型的必要工作

作者: 新文化編輯部
總統蔡英文出席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揭牌儀式。總統表示,推動國家人權博物館,是要讓世世代代的台灣人,都可以從不自由的歷史當中,認知到自由的可貴;從過去侵害人權的歷史當中,堅持人權的信念。同一天,行政院院會通過「政治檔案條例草案」,明定戒嚴時期由政府機關、政黨、附隨組織及黨營機構所保管的檔案或紀錄文件,經審定後,須移轉國家檔案保存及公開,未來國民黨黨史館資料將可收歸國有。五月底,討論多時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即將掛牌運作,每一個步驟都顯示出蔡英文政府在第一任期內就要在落實轉型正義的政見上做出成績。
 
在轉型正義的道路上,時間是敵人而不是朋友。對於台灣在國民黨政府威權統治時期發生各種侵害人權的歷史,隨著民主化腳步的前進,漸漸為人所討論、關心、史料逐漸出土,歷史的研究也陸續發表。過往政府曾經制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嘗試為過去的錯誤做出補償(而不是賠償),但是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受害者與加害者都逐漸凋零,儘管各界有識之士對於受害者的口訴歷史相關研究略有成果,但是相關政治檔案的無法解密,致使歷史的真相仍未大白,轉型正義仍受困於有受害者卻無加害者的困境。

 
落實轉型正義的過程中,勢必會遭遇保守勢力的反對,將會被各種莫須有的議題模糊焦點,最常聽到的就是「政治清算」、「以轉型正義之名行鬥爭之實」、「事情都過去那麼久了,拚經濟比較重要」等等。而這更顯示出蔡英文政府把握時間落實轉型正義的珍貴,首先「轉型正義」本身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不僅要面對舊勢力的反撲,更預期的是民調數字的影響,而不是政治鬥爭的利益。再者,轉型正義的工作並不會影響到經濟民生的發展,政府有各個不同的部會,分工合作一起推動國家前進,並不會因為某個部會正在推動重大的政務,致使其他部會的業務停擺,這是毫無邏輯的說法。
 
假如國家是一部電腦,過去侵害人權的歷史是存在電腦內的病毒,這部電腦就算不進行掃毒,實際上仍可以運作,但是會運作得很慢,甚至有時候會當機。自詡為民主先進國家的台灣,現在就像是這部電腦,必須進行掃毒的工作,過程雖然繁複,而且必須動用社會資源,不過卻是可以讓台灣的民主更健全,擺脫歷史的悲情,加速社會前進的必要工作。而且在掃毒之後,防毒軟體必須隨時更新,這就是人權教育的重要性,如同蔡總統所說的:「要讓世世代代的台灣人,都可以從不自由的歷史當中,認知到自由的可貴。」在我們欣羨南非、德國等轉型正義成功典範的同時,也要有信心台灣可以成為轉型正義成功的新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