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4/12/13 從台灣女權日看女性參政的權益演變

作者: 李若涵(世新大學圖文傳播學系)
彭婉如女士畢生致力於推動婦女運動,對台灣女性權益的提升貢獻卓著。然而,她於1996年11月30日深夜不幸遇害,震驚全社會。為紀念這位婦運先驅,每年的11月30日被訂為「台灣女權日」,後續也催生了許多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本文欲爬梳彭婉如女士生前致力推動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的過程及結果,以及思考這位重要婦運人士的不幸為社會帶來哪些影響,最終列舉30年後的現今,臺灣出現了哪些女性政治人物在不同領域倡議的多元樣貌。
 
  • 婦女參政四分之一條款重要推動者──彭婉如女士
1985年,在美國求學的彭婉如在編譯《美國婦運史》時理解到美國婦女在追求平權上的困難與艱辛,於是在1988年回臺後出任婦女新知基金會的秘書長,透過寫文章及辦活動的方式做倡議,並將1989年訂為婦女政治年,期望有更多女性能投入公共事務。
 
1996年民進黨婦女發展委員會升格為婦女發展部,彭婉如擔任首位婦女部主任,從NGO進到體制內持續推動婦女權益及救援婦女的工作。在公職提名方面,彭婉如致力推動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要求區域、不分區等各類公職提名名單中女性應佔四分之一的人數,期望透過此項法案鼓勵女性參政。
 
1996年12月1日,民進黨全代會通過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不過前一晚還在積極遊說黨員的彭婉如在投票這天卻無故缺席,眾人為此感到意外,然而不幸的是12月3日下午,警方於高雄鳥松一廢棄空地發現一具赤裸女屍,身中多刀,右眼脫落,經調查後確認死者為彭婉如。
 
彭婉如遇害的消息迅速引起社會極大不滿,12月21日,全國婦女連線發起1221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號召兩萬人上街高喊「女人要權力,不要暴力」、「婦女要夜行權,同志要日行權」等口號。


 
  • 彭婉如離世為社會帶來的影響
女性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的通過,在1996年的時空背景下有著重大意義,原因在於在此之前的制憲國民大會雖已規定,用法律保障1/10到1/7不等的婦女當選名額,然而這個保障名額卻成為女性當選的天花板,因為各黨提名女性只是為了避免反對黨將名額搶走,無心真正在保障女性參政權。民進黨通過的四分之一保障條款可說是打破了這面天花板,也讓國民黨後續跟著修改黨章。
 
1999年婦運團體成功爭取《地方制度法》修正,規定地方議會要有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2005年第七次修憲通過各政黨不分去女性立委當選席次不得低於二分之一,彭婉如生前致力推動的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名額不僅在民進黨內通過,各政黨在這次的修憲中也一起跟進,彭婉如生前的理想終於達到實踐。
 
另一方面,在婦女保護上,1996年12月20日北市社會局於信義分局成立婦女保護中心,並設置24小時婦女保護專線。
 
12月31日,立法院通過擱置兩年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於這個時機點通過,無疑令人覺得是因為彭婉如的死,透過血、淚、生命的交換,才能換來這樣一條保障女性安全的法律。
 
1997年3月,基於《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對性別平等教育的要求,在這項法源基礎下,教育部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今天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的前身),明定了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

 
  • 現今女性政治人物在不同領域倡議的多元樣貌
 
2024年的現在,不管是在地方或中央都逐漸有越來越多女性政治人物的身影,各自在不同的領域做倡議及立法,尤其在女性、性別、兒少等議題上表現亮眼,不僅國內民眾有目共睹,部分委員也獲得國際媒體的正向報導。
 
在性別議題方面,高雄立委黃捷今年入選2024全球百名既能啟發人心又具影響力的女性,BBC提到,黃捷以提倡性別平等聞名,今年1月當選成為臺灣首位LGBTQ+立委,在政治生涯中倡議單身女性及女同志伴侶應擁有生育權;強調未來需要透過法律解決月經貧困問題;提倡應強化現行法規打擊數位性暴力。
 
在兒少權益推動上,不分區立委林月琴過去在NGO倡議長達30年,2024年1月13日代表民進黨當選不分區立委。議題倡議上積極推動落實兒少公約,並彙集民間團體的力量成立專案小組期望促成修法,關注基本權受忽略的兒少及家庭,對受暴力侵害的兒少提出幼照法、教保服務人員條例修正。對於兒童交通安全修訂幼童轉車、大客車逃生、兒童乘坐小客車安全座椅各項規定。此外也關注青少年議題,擔任18歲公民權推動聯盟召集人,與學生組織共同推動18歲公民權修憲。


 
除上述概略列舉的兩位立委,還有許多女性政治人物在其他領域持續爭取相關權益。當年靠著體制內四分之一保障條款的推動、體制外婦女團體的大力倡議,再到後來的修憲,如今婦女參政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不過即便女性立委與六都議員的比例已超過4成,但臺灣還有28個選區完全沒有女性民代,期望未來各政黨能共同打造一個無差距的女性參政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