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2024/08/29
氣候變遷與碳交易
作者: 新文化編輯群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日益嚴重,各國對於淨零排放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臺灣位處熱帶地區,受到的氣候衝擊除了夏天一年比一年熱之外,由於全球溫度升高,增加了空氣保持水分的能力,颱風發生的頻率雖然減少,但是帶來的降水量或威力都會增強,也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災情。
今年八月初由賴總統主持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環境部長彭啓明在會後的記者會提及,臺灣會先行碳費的制度,再逐步推動碳交易。而所謂的碳費是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徵收,並將金額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的費用,希望用「以價制量」的方式減少碳排放,同時開放優惠費率給執行或投資減碳措施的企業,鼓勵廠商改善碳排放。後者的碳交易則是藉由政府訂定碳排放總額上限,再將額度分配給各企業,再由企業間視自身實際需求交易額度;或是政府訂定碳排放基線,碳排放超過基線的企業需要另外購買碳權,反之碳排量未達基線的企業,則可將多餘的額度出售,再由市場機制決定價格。碳費徵收的範圍預計會是大約500名年排放達2.5萬噸的碳排大戶,所以中小企業尚有時間適應,但環境部長彭啓明也建議,雖然碳費還沒開始全面徵收,中小企業也應及早接受輔導,開始減少碳排。
臺灣雖然不在聯合國的行列,但政府依舊訂定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除了讓本國的跨國企業能夠與時俱進,融入國際社會規範,同時也盡到世界公民的責任。為面對氣候變遷盡一份心力,不只能夠對全球有所貢獻,緩和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所帶來的效益也會回饋在自身。
臺灣碳交所在去年成立後,因為只有代購國外碳權,尚未上架國內碳權額度,因此交易並不熱絡。根據相關報導,首筆國內碳權交易應該會發生於九月底到十月初之間,將是臺灣環境保護的一大里程碑。國際碳權交易施行一段至今,對於碳權品質的控管、碳中和宣告的有效性等,都開始受到了挑戰,亞洲國家的碳交易發展,相較於歐美國家都起步得晚一些,在政策落實和社會共識凝聚等,都還有很多功課要完成。臺灣未來如果面臨類似的問題,該如何去提出方法解決,都是值得做後續觀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