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2018/11/27
老眷村復甦ING:北投中心新村的地方創生
作者: 張中模(社團法人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執行長)
眷村見證了二戰、冷戰與台灣民主轉型,如今眷村成為重要歷史現場,不但是各個族群揉合後的記憶所繫之處,更是庶民文化由下而上,深深影響近代社會的聚落。眷村一開始是國軍的宿舍,整個大時代政治氛圍急轉之下,成為安置軍人及眷屬的青年社會照顧臨時住宅,在這樣的有機體空間中,每個角落都有非常有趣與動人的美,以及生活的痕跡。
中心新村在日本時代為日本陸軍臺北衛戍病院北投分院轉地療養所及附屬設施。台灣光復後,行政長官公署率領國際紅十字會人員,到台灣接收日本醫院作為國軍醫院,國際間瀰漫戰後創傷症候群PTSD,1952年(民國41年)在此醫院設立國軍首創精神專科,1959年(民國48年)選出第一任中心新村村長,近年為人所知的國軍八一八醫院,今為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院內目前保存古蹟區:向陽學苑一棟。
中心新村的房舍大致有三種有機增建的類型,包括日本政府點交移轉給國民政府的建物,中華民國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捐建之眷舍(民國53年竣工),及居民自建眷舍,有多種時期建材及不同建築形式,村民為醫院醫生護士、行政人員、技術人員與少數軍人病患。
中心新村保存再發展歷程可區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聚焦公民倡議與保存行動,第二階段是場域復甦與再造創生,第三階段是文化永續與青銀共創。1997年開始倡議中心新村保存行動歷經20年,2017年邁向第二階段復甦創生與區域規劃,包含公民參與、環境承載、智慧社區、社會創新、促進就業與觀光、文化傳承等,呼應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臺北市政府北投再生計畫、與臺北市文化局北投生態博物館計畫。
原眷戶遷村騰空後,中心新村復甦與再造,人情味的塑造是一個挑戰,我們不希望過於強調悲情的一面,反而共希望營造未來理想的新社區,因此除了保留眷村場所精神,以及延續歷史脈絡,我們思考眷村的當代價值,包含永續經營、文化觀光、青年就業、托老托幼,以及塑造個性化生活風格。
2015聯合國發表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北投社區總體營造剛好恰逢20年,以及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將2017年訂定為「國際永續觀光發展年」,日本正以社區規劃、社區設計與地方創生,持續探討城鄉差距和區域發展願景,行政院訂定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我們期望透過中心新村再造來翻轉北投地方特色,引領中心新村朝向發展文創產業、社區共好、青銀共創、國際交往的場域。
歡迎Facebook關鍵字搜尋按讚追蹤è
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北投中心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