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18/06/06 長照缺人,點解?

作者: 新文化基金會政策研究專員
長照2.0上路至今已屆一年,儘管衛福部全面檢討調查初步得知有「核銷、請款繁複」、「長照站ABC定位不清」、「難找空間」、「找不到專家諮詢對象」等問題需調整,但民間團體點出的重點:人力不足才是根本性問題。老年人口日增,第一線的照服員人力需求只會越來越大。根據衛福部長照報告顯示,光是2015年65歲以上失能人數就有48萬人,其中更有高達15萬重度失能者;然本國籍照顧服務員(簡稱照服員)僅3萬人,外籍看護目前24萬餘人,面對如此龐大的長期照護人力缺口,政府該如何因應?

        一、基本薪資的提升
        通常市場機制是缺少什麼人才,那個專業的人才薪水就會相對較高,但是社會福利不同,因為社會福利的客戶是弱勢族群,他們多半不可能拿出多誘人的薪水,所以這個擔子自然而然落到政府的肩上。但即便當各界都已高呼提高照服員的基本薪資時,仍發現他們現在的薪資多半是時薪170-180元不等,平均下來月薪差不多是2.5萬到3.2萬之間。所以,基本薪資的提升,是留住這些長照人才的第一點。

二、專業證照的重視
        在台灣,照服員的專業經常被忽略,甚至有許多照服員抱怨自己未被「專才專用」,而是本末倒置地花了大多時間在整理服務對象的居家環境。當然整理環境也是維持服務對象生活品質的一環,但照服員理應在於透過自身對於醫療的知識、實際操作的熟稔,以提供適當的服務,方才樹立身為照服工作者的專業地位。話說回來,台灣目前照服員只要上滿90小時課程,即具報考資格,如以此低門檻考取「照顧服務員技術士」後,亦應有其他後續陪套,如每年固定的強制性在職訓練,以及確保服務品質的督導制度等,才能確實建立照服員的專業價值。

三、升遷制度的建置
        照服員人才的流失,除了原本就不高的薪資以外,還有缺乏向上流動的升遷制度,導致照服員看不到自己的未來發展。若能夠將居家、機構等照顧的工作系統獨立出來,照服員就有機會擔任督導、主管職務,除能發展以照顧服務為核心、真正從實務面為服務對象著想的專業領域外,也能確立照服員的專業地位,提升其成就感,增加留職比例。
 
        台灣早已邁入高齡化社會,但長照人力顯還不到位。留才除了花錢以外,還須提升該產業的社會聲望。希冀政府能縝密規劃推動照服員的培訓及就業相關政策,讓長照2.0得以順利推動,在地長者、身心障礙朋友也才能安心樂活。